2022-02-21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講道篇
題目:學馬偕 帶門徒 傳福音
聖經:路加福音6:12-19;9:1-7
詩歌:聖詩532, 603, 398
撰文者:葉啟祥牧師(七星中會中山教會主任牧師)
I 傳福音是透過「人傳人」的影響
耶穌來到世界,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藉著傳福音,建立上帝國」。上帝國就是讓上帝掌權的地方,傳福音、教導人、醫病、趕鬼,耶穌短短三年都在做的事情。但是,耶穌深知福音的傳遞必須透過人與人、人傳人的方式傳出去,而有朝一日自己必須走十字架的道路,福音必須有人接棒下去。因此在福音書見到耶穌做工的記載之外,他幾乎都與十二位門徒生活一起影響他們,福音像蠟燭一枝一枝的點燃,耶穌也一枝枝的點燃他的門徒的生命。
150年前馬偕來台灣的最大使命同樣也是「到世界各地去向人傳福音」,他與耶穌一樣認知到傳福音只有一種基本方式,「以人傳人,以生命影響生命」,於是建造本地門徒,成為來台灣一開始就立刻要做的事,馬偕這樣說:
基督教並不是可以被教導的一套哲學,而是必須活出來的生命。耶穌的宗教之有別於其他的宗教,在於它是一種道成肉身,由神轉化為人,其力量是一種神聖之位格的力量,它是藉由人的接觸來傳揚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是一位宣教師,不論他是在基督教環境的滋潤下長大並受過很好的宗教家庭教育,或是在沒有信基督的地方出生並被灌輸了腐化的教條,都沒有關係,只要他有「重生」,並感受到基督生命的悸動,他就是一位被真活基督所差遣的宣教師,要去觸摸那些死了的靈魂使其變為新的生命。……在北台灣所做的宣教之所以成功,與不斷的教導這個「基督徒門徙職分」的根本真理有很大的關係。歸信了基督的人被教導,上帝的恩典給予他們,並不只是為了他們本身,同時也是為了要藉由他們來把這恩典傳給別人。宣教師生涯中最令人感到心曠神怡的經歷之一,就是看到那些歸信了基督的人,自己才剛從沒有信基督的黑暗中脫出,就能熱切的要去幫助別人也能脫出。
在許多留下來的畫面,得以見到馬偕處處留下與門徒合照的身影。馬偕拔牙門徒也跟著一起拔牙,馬偕爬山他們跟著一起爬山,馬偕赤腳走路,他們也赤腳。馬偕之所以在北台灣宣教如此成功,除了個人的奉獻以外,馬偕自己承認,是因為他仿效耶穌「帶門徒傳福音」所帶來的結果。
II 「教導、示範、差遣」門徒
耶穌的帶領門徒方式,運用三個原則:「教導、示範、差遣」,耶穌影響門徒的方式便是透過生活的教導,然後做給他們看,最後將他們送上傳福音的現場去實務操作所學的。學生則是做中學、學中做,藉著「學習、效法、操作」去得到能力。
路加9:1-2「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 又差遣他們去宣傳神國的道、醫治病人。」門徒跟著耶穌生活一起,看著耶穌所做的,依樣畫葫蘆,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耶穌的權柄和能力,門徒受造就不光以聽來接收,而是「效法和操作」來得到能力。如同美國華盛頓圖書館一段誌銘:「我聽見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見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用在信仰上也如霍華.韓君時(Howard Hendricks)曾說過一句話:「靈命成熟不在於知道多少,乃在於應用多少」。
馬偕帶門徒也是如此。自己「教導、示範、差遣」,門徒在身邊「學習、效法、操作」,以此方式造就出北台灣極為出色的門徒。在馬偕的《福爾摩沙紀事》記載很多他以生命影響生命帶出門徒的動人故事。
馬偕教導第一個門徒嚴清華禱告。1872年5月24日晚上,馬偕請阿華作歸主一個月以來的禱告,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的出聲禱告。他有點緊張,在一把搖晃的舊椅前跪下,手攀著扶手禱告說:「主啊!你是真的神,幾個月前我並不認識祢,請幫助我越來越認識祢。現在我知道我的同胞們所信的神明並不能救他們的靈魂。我從心底感謝祢使馬偕來我們這裡。主啊!請用聖靈幫助我。」
就像就像最安全的船,是停泊在港灣中的船;一旦不出港,就不會被風浪襲擊,但只能在港灣中慢慢地鏽壞,那不是船受造的目的。帶領門徒也不是讓他們一直留在老師身邊,而是直接面對傳福音的風險。傳福音即使會面對無數的反對和逼迫,耶穌毫不猶豫地將門徒推向福音的最前線,直接去面對群眾的反對以及暴力相待。馬偕也深知自己的門徒也必須經此磨難,才能夠堅定的在台灣紮根,像耶穌一樣,馬偕也將他們推向第一線去面對群眾的咆哮以及怒罵,帶在身邊是教室的教導,生活的現場更是造就門徒的戶外教室。
1872年9月27日他們首次到基隆,在大廟門口,他們和往常一樣唱起讚美詩,立即引來大批人圍觀,將廟埕團團圍住,群眾怒目逼人。其中有些是阿華舊識,看到他居然和洋蕃混在一起,更是憤怒。這時馬偕請他講話,這真是個大考驗,因他從未公開想人作見證,特別在這種場面,他有點猶豫。馬偕見狀一起首吟詩「我認救主無驚見羞,好膽干證道理,稱呼耶穌恩典奧妙,歡喜趁祂教示」阿華也跟著唱,然後抬起頭來面對憤怒的群眾,勇氣十足的見證道:「我是一個基督徒,我敬拜那位真神,我不能拜那些老鼠可以咬壞的神明。我不害怕,我愛耶穌,他是我的救主和朋友。」這是北台灣第一位基督徒開口說的見證。
當訓練差不多馬偕就差遣他往福音的現場去傳福音、建立教會。福音傳到五股,馬偕說:「那位奇妙帶領這位年輕人,並奇妙的讓這位年輕人是合於傳道的上帝,同時也為他預備一個可讓他發揮才能的地方,並準備好一群願意聽他講話的民眾。……第一位歸信主的阿華就被認為這個第一間教堂的傳道師……。」建立教會的基礎乃是傳福音,教會延續傳福音的功能。
III 塑造門徒的品格
耶穌帶領門徒,除了傳授傳福音的能力以及天國的信息以外,生活在一起另一個重大的影響,便是塑造品格。猶如米開朗基羅花了近4年(1501—1504)時間,將原來一塊雕琢失敗、長年棄置在教堂空地上、嚴重擋路的大理石雕刻出舉世驚艷的大衛像,米開郎基羅稱大衛被禁錮在這塊大理石中,他「只是將其釋放出來而已」。門徒們原本也是凡夫俗子的漁夫、稅吏,但在耶穌的人格影響下,耶穌塑造他們上帝形象的品格,並且釋放福音的大能。只有良好的品格才能帶出福音的見證,有力量的福音是建立在品格的見證上的。
馬偕除了教導門徒傳福音的技巧外,也塑造他的門徒的品格。馬偕設立五股教會傳福音非常成功,立即設立教會,因為「阿華的才能、善良、熱心,事事以誠摯的方式來對待的態度,使他對五股坑和物進的鄉村都有很大的影響。」
1892年來台協助馬偕的加拿大宣教師吳威廉牧師 (Rev. William Gauld, 1861-1923),和阿華同工後,在報告中對阿華有如下的評語:「我們時常商量事情,從未有磨擦,和他愈相處愈覺得他可靠、可敬。每逢有糾紛時,他必親自調查調解。回來時面帶笑容就知己經調解成功,然而他每月的薪金不過銀幣20圓而已,…… 他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熟悉福音真理,能做有力的講道,富有很高的辦事才能,有20年的經驗;也很熟悉他的同胞,上自達官顯要、下自抽鴉片的乞丐,都能感化他們,他在佈道界的工作是非常寶貴的……」。 嚴清華不僅在傳道上盡心盡力,對淡水、臺灣社會也頗有貢獻。他曾因在中法戰爭時,協助清軍有功,獲五品軍功,後來也被臺灣巡撫保奏優先任用守備兼賞藍翎,唐景崧撫臺時也為他保奏候補知縣。日治時代,日本當局曾授紳章,並任其為臺北廳參事和維新公會幹事等公職。
IV 禱告中,神必會預備門徒
耶穌將帶門徒這件事當作一件服事中極其慎重的大事,因此他必須徹夜禱告,我們如果記得耶穌徹夜禱告的另外一次就是面對受難的前一天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可見選擇門徒幾乎與他面對十字架一樣的重大。耶穌對門徒如此慎重造就和帶領在他過世後,足以見到門徒的影響力。在耶穌離開後,我們看見他的門徒至少有下面幾特色:
一、 門徒是被福音感動的人,且持續傳揚福音的人
二、 門徒有禱告醫病趕鬼的能力
三、 門徒成為擁有屬靈品格的人
四、 門徒會繼續栽培人生產出其他的門徒
五、 門徒是建造教會的人